2019最新中考動態
2019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9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2019赤峰中考歷史考試說明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教育局 更新時間:2019-3-19 7:46:31
2019赤峰中考歷史考試說明
依據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義務教育統編教材,制定2019年赤峰市中考歷史學科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初中畢業歷史課程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是全面、客觀地反映初中畢業生在歷史學科學習方面達到《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要求的水平性考試與結業性考試?荚嚱Y果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為8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2.試卷結構
題型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其中選擇題36分;非選擇題44分,共計80分。
考試內容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六個學習板塊的相關內容。中國古代史約占20分左右;中國近現代史約占30分左右;世界史約占30分左右。試題難度盡量控制在7:2:1的比例。
組卷:試題按題型、內容等進行排列,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后,同一題型中同一板塊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板塊中的不同題目按時序排列。
三、命題原則與要求
歷史學科試題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關注學生在能力發展、方法運用、問題解決、論證及表述等方面的考查;初步考查歷史素養和學習潛力;注意古今貫通,中外關聯,初步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初步運用歷史思維和歷史學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力求科學性、思想性、人文性的統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突出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綜合素養的考查,體現歷史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
3.重視考查學生讀懂歷史材料,提取并運用有效歷史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4.注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對歷史知識進行初步的分析、歸納、比較、概括的能力。
5.注意歷史知識多領域、多層次的聯系,使學生從多種角度觀察和思考歷史,對歷史知識之間內在聯系有準確地認識。
6.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適當注意試題的開放性與探究性,有利于引導歷史教學。
四、考試范圍與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規定的課程內容與教育部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并結合赤峰市初中歷史教學實際,確定考試范圍與要求。
(一)中國古代史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發現的意義。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農業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
3. 知道炎帝、黃帝的傳說故事,了解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
4.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國家的產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5. 了解青銅工藝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
6.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
7.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8.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9. 知道秦始皇和秦統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0.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
11.知道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2. 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13.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
14.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5.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對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
16.知道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7.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18.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19.知道祖沖之的數學成就,初步認識書法藝術。了解北方農業技術的成熟和農歷。
20.知道隋朝的統一,了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建和大運河的開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
21.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22. 通過經濟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開放的社會風氣和唐詩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會氣象。
23.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24. 知道“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
25.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
26.知道遼、西夏與北宋的對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滅遼及北宋;知道岳飛抗金的事跡和南宋偏安。
27.知道宋代經濟的發展,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28.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軍滅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統一。
29.通過宣政院管轄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30.了解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詞、元曲的流行。
31.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知道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
32.知道明朝的建立。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
33.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
34.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響。通過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體會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知道明朝的小說和戲劇。
35. 了解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知道滿族入主中原。
36.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7. 通過清朝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史實,了解清朝前期的興盛。
38.通過軍機處的設置與文化專制措施,認識君主專制在清代的極端強化。通過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現象和閉關鎖國政策,了解中國開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
39. 以《紅樓夢》和京劇等為例,了解清代文學藝術的成就和特色。
(二)中國近代史
1.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列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2.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
3.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
4.了解洋務派為“自強”“求富”而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
5.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列舉《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
6.知道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史實。
7.知道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8. 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等史實,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9. 知道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的史實;了解北洋軍閥混戰的黑暗局面。
10.知道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2.了解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史實;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13.簡述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主要史實;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實。
14.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15.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經過,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知道遵義會議,認識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
16.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17.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18.列舉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19.知道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實;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
20.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知道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史實。
21.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簡析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22.了解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23. 以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和科舉制度的廢除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實;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近代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知道魯迅、茅盾、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冼星海等人的文學藝術成就。
(三)中國現代史
1.講述開國大典,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2.認識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性;了解土地改革運動。
3.了解“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國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制度,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
5.知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了解這一時期以王進喜、焦裕祿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
6.了解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和深圳特區的發展,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7.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認識改革對于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
8. 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性。
9. 知道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以來我國取得的新成就。
10.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認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
11.了解香港、澳門回歸和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12.了解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成就。
13.知道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
14.了解“兩彈一星”和雜交水稻等,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知道新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
15. 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社會生活的變化,了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世界古代史
1.知道金宇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2.通過《漢謨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3.通過種姓制度和佛教的創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會。
4.知道希臘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5.知道羅馬城邦,了解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
6.以文學、雕塑、建筑藝術、哲學、法學、公歷等為例,初步認識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成就。
7.知道基督教的興起;以法蘭克王國為例,初步理解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逐漸產生新的文明。
8.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
9.知道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既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也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以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的興趣為例,初步認識歐洲的早期大學。
10.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
11.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
12.了解伊斯蘭教的創立,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
(五)世界近代
1.從手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2.知道《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等,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3.通過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
4.知道“三角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
5.通過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榮革命”,初步理解英國立憲君主制確立的歷史意義。
6.通過華盛頓、《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理解美國革命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7.通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活動,初步理解法國革命的歷史意義。
8.通過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現,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
9.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
10.知道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斗爭、印度民族大起義等史實,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正義性和艱巨性。
1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
12.知道《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13.知道明治維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14.通過對電的利用、內燃機與汽車、飛機的誕生等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
15.通過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和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世界現代史
1.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2.通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理解列寧領導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要歷史意義。
3.了解《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知道戰勝國建立了戰后世界的新秩序。
4.從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了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主要問題。
5. 知道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托運動和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
6.知道經濟大危機,了解羅斯福“新政”,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發展的影響。
7.了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納粹德國對外擴張;知道德國、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8.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會議,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
9.知道杜魯門主義、德國分裂、“北約”與“華約”,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
10.知道歐洲聯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知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
11.知道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了解蘇聯的改革與變化以及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
12.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史實,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
13.初步理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
14.初步了解“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15.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
2019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