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中考動態
2016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6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2011齊齊哈爾中考語文考試說明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1-4-1
5.其它(寫對聯、擬廣告詞、擬標語等……)(2分)
說明:考查學生的概括,提煉,歸納,總結的能力。
實例例舉:
第12屆國內旅游交易會在我市隆重召開,桂林市圍繞“山水桂林,魅力城市”主題,把桂林游泳新形象推介給來自全國各地的賓朋,請你為你喜歡的一個景區設計一條標語。(2分)
6.文學常識(3分)
說明:學生對初中七至九年級學段必讀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相關知識內容的了解,考查范圍包括《語文課程標準》附錄中規定的必讀的主要篇目的相關知識。
實例例舉:
走近名著。
某校園文學社在自己的網頁上,開展了“走近名著”活動。注冊時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為用戶名,你最想以名著《 》中的人物 作為自己的作戶名。你為該人物設計的形象宣傳語是 。
示例:《水滸傳》 武松 嫉惡如仇,蕩盡天下不平事。
(提示:人物寫名字或綽號均可;形象宣傳語不受示例形式限制,20字以內)。
7.古代詩詞默寫(9分)
說明:考查對古代詩詞的記誦,理解,以及簡單分析和運用的情況,考查形式有上下句默寫,理解性默寫及開放性表達。
實例例舉:
古詩文默寫(9分)
(1)海內存知己,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 ,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潮平兩岸闊, 。(王灣《次北固山下》)
(4)無私奉獻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的 , 就是最真實寫照。
(5)詩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 , ”,就表達了詩人勇于攀登人生頂峰的雄心壯志。
(6)宋代理學家周郭頤《愛蓮說》中的“ , ”兩句,表現了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
二、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及探究(10分)
1.口語交際
說明:要求學生能根據對象和場合,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和互動。能耐心傾聽,準確使用普通話,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并有一定的應對和交際能力。內容包括聽說及應對的交際語言。(3分)
實例例舉:
請根據下面的情境為林靜設計一段對話。(3分)
林靜說:
2、綜合學習及探究
說明:能在活動中表現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根據占有的課內外資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表現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交流和展示學習成果。(7分)
實例例舉:
親愛的同學,你在“到民間采風去”的綜合性學習中,一定會被家鄉的山山水水,民俗風情所陶醉,也一定會有許多驚喜的發現吧!請根據你的學習收獲完成下題。(7分)
①用一句話概括家鄉某一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及寓意。(2分)
示例:中秋吃月餅,象征希望家人團圓。
②寫出家鄉一處風景或一種特產的名稱,并為其擬一句廣告詞。(2分)
③如果讓你策劃宣傳自己的家鄉,請你根據家鄉的特點確定一個宣傳主題,擬一個宣傳冊提綱。(3分)
主題:
提綱:
三、閱讀理解與分析(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0分)
說明: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查理清文章思路,體味和把握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正確翻譯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而特殊的句子。對實詞的理解及對文句的翻譯,重點考查對一些關鍵句作準確翻譯。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情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對文段的思想內容作簡要分析。考查掌握文言文語段涉及的文學、文化常識,并能夠與現代社會生活相聯系。重點考查背誦、熟讀優秀古代詩文。
實例例舉: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欲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則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人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 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
①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 : ____________
②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 ______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 ____________
2.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2分)
① 非獨賢者有時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簡答題(3分)
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______論證和______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說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說明文閱讀(8分)
說明:重點考查有關說明文的知識點,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品味語言,并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知識積累相聯系。
2011齊齊哈爾中考語文考試說明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