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中考動態
2016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6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中考“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訓練題目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1-1-20
中考“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訓練題目
(三)詩詞賞析:
1.對下列詩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前啟后,從景色描繪過渡到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對英雄人物的評價。
B.“啊,我年青的女郎!……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以形象的比喻,表明詩人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C.“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一問一答,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激情。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詩人依次從檢閱軍隊、演奏軍樂和軍中用餐三個方面具體地描寫了軍營生活,表露了作者壯志未已的昂揚斗志和理想無法實現的悲壯情懷。
2.下面一段話中四個空白處應填入的詩句分別是:
在盛唐的詩歌中,有一類通常被統稱為“邊塞詩”。這些詩作內容豐富多彩,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盛唐邊塞畫面。這里有 ① 的雄奇景觀,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壯闊雪原,有 ② 的風雪酷寒;這里有 ③ 的慷慨悲壯,有 ④ 的惆悵無奈,有“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極度憤慨……
A.“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B.“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①( ) ②( ) ③( ) ④( )
3.下面詩句中托物詠懷,表明作者堅守節操、至死不變的一項是( )
A.我從東方來/從洶涌著波濤的海上來/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艾青《黎明的通知》)
B.我們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飄揚,/風是你的身體,你和太陽同行,/常想飛出物外,卻為地面拉緊。(穆旦《旗》)
C.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D.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4.品讀下面這首古詩,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長 歌 行
漢樂府民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為“曬干”;“焜黃華葉衰”中的“衰”可理解為“衰敗”。
B.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自然物的盛衰規律來警示我們要珍惜時光,及時努力。
C.詩的最后兩句堪稱點睛之筆,它精練醒目,與岳飛的《滿紅紅》中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有異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過描寫冬葵、百川,贊美萬物的勃勃生機。
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A.“明月”、“清風”點染了夏夜美景,“驚鵲”以動襯靜,表現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著力表現詩人陶醉在碩果累累的歡樂之中。
C.“七八個星”兩句是說幾顆明星閃爍在天邊,點點疏雨灑落在山前,語言清新形象。
D.這首詞形象地描繪了農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詩人面對豐收在望情景的喜悅之情。
6.對下面這首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它描繪了剛剛披上春裝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西湖美好春光的喜愛。
B.三、四句中,詩人抓住“爭”“啄”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詞語,勾畫、渲染了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畫面。
C.五、六兩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開、花團錦簇的美麗景色,而淺淺的小草,翠綠如茵,剛剛能將馬蹄埋沒。
D.結尾處寫詩人來到綠樹成蔭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美不勝收,讓人久久不忍離去,他不禁發出“最愛”這樣的贊嘆。
7.閱讀下面古詩,完成第(1)~(3)題。
【甲】
小 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乙】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寫出甲詩中表現自然景物之間親密融洽關系的詞語。(答出兩個即可)
(2)甲、乙都寫了荷花,但寫法上各有不同,請指出。
(3)宋朝楊萬里的這兩首小詩,你更喜歡哪一首?試作簡要分析。
中考“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訓練題目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