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中考動態(tài)
2021中考錄取分數(shù)線
2021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2012武漢中考作文感想及范文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更新時間:2012-8-2 11:10:32
我不是什么專家,也沒有什么獨門秘籍,以上這些建議只是從平時的教學中得出的一點淺陋的觀點,希望能給一些家長和學生們帶來幫助,如果可能,讓孩子們寫一寫今年的中考題,或許當他們無從下筆時,就會思索日后該如何學習語文了!
以下附有今年武漢市中考題的原題和我自己寫的一篇范文,不敢保證滿分,但按照這個思路,一類文是沒問題的!
敬畏文字
當祖先倉頡用樹枝在華夏大地上寫下第一個漢字時,中華民族從此告別了結繩記事的原始與蒙昧;千年之后,當我們看到那些記載著最初文字的龜甲、獸骨、銅器和石碑時,內(nèi)心怎能不升騰出一種膜拜之情?漢字,穿越千年的風沙,承載人類對文明的探索,款款而來,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對它懷有一份敬畏之心。
敬畏文字,是一份惜墨如金的珍視。
攤開泛黃的書頁,借著幽暗的燈光,一句句飽含古典韻味的詩詞映入眼簾——“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xiāng)途中踽踽獨行的情景,僅僅十六個字,時間的逝去、空間的轉換、景物的變遷,物是人非的喟嘆,一一展現(xiàn)出來。中國的古典詩詞,從《詩經(jīng)》起,已經(jīng)深透“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真諦,后來的當時宋詞元曲更是將這份真諦很好地傳承,這一切,不正是源于對古人對文字的敬畏么?因為敬畏,古人嚴格地遵守著格律;因為敬畏,古人反復推敲,力求文字能精煉傳神;因為敬畏,古人寫詩不惜口舌生瘡,手指生繭。而今日的文壇,多少人長篇累牘卻不知所云,這不正是缺少對文字的珍視與敬畏么?
敬畏文字,是一份我手寫我心的坦誠。
三毛,一個傳奇女子,用癡人說夢的筆法寫成了無數(shù)打動人心的作品:《拾荒夢》中的單純執(zhí)著、《西風不識相》中的義憤填膺、《背影》中的悲痛欲絕……每篇文章,她都用手中的筆記錄自己最真實的內(nèi)心。直面人性,我手寫我心,正是源于對讀者的坦誠和對文字的敬畏。魯迅因敢于抨擊封建惡勢力被人們奉為民族脊梁,巴金晚年也寫出了直面人生的《真話集》,可見,真正優(yōu)秀的作家絕不會以“應景”或“暢銷”為目的寫出言不由衷或無病呻吟的文字,而失去了對文字的敬畏與嚴肅恭敬的寫作態(tài)度,及時作品一時火爆,也難成經(jīng)典,更不能在人們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象。
敬畏文字,是一份傳承文化的責任。
民國時期,章太炎先生在開辦學堂,講解古文和小學(文字學),許多大家如魯迅、錢玄同都前來聽講;當今社會,電子產(chǎn)品橫掃市場,現(xiàn)代人中開始流行“火星文”,
傳統(tǒng)的文字學幾乎無人問津。主謂賓定狀補是什么沒幾個人知道,“蘋果”是什么可謂眾人皆知。近日拜讀蔣勛先生的《漢字書法之美》和張大春的《認得幾個字》,前者主要從美學的角度講授了漢字的演變及與現(xiàn)代人的關系,后者則記錄了日常生活中教一雙子女背詩認字的趣事,風格迥異,但相同的是從中都能讀出對漢字的敬畏之心。我想,傳承漢字的精髓不光是一些作家的專利,更是每一位中國人都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果有一樣東西能夠穿越時空,永恒留存于世,那么便是文字,讓我們在文字面前做一個虔誠的信徒吧,珍視、坦誠、懷有使命,將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代代傳承下去!
2012武漢中考作文感想及范文
2021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wǎng)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shù)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