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中考動態
2016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6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教案)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不詳 更新時間:2016-1-1
(二)比喻與比擬的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例如“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誨”(袁鷹《十月長安街》)。這是暗喻、由本體(長安街)、喻體(大海)、喻詞(成了)構成。又如“我們之聞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與閏土之間形成的隔閡。它把本體和喻詞都隱去了,只用喻體代替本體。另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這卻是擬人句,將“波浪”當作人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擬雖然是兩種黨見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辭格,但只要我們把握了區分兩者的要領,就會一目了然。
3.比喻與象征的區別。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語言形象化的修飾詞句的語言手段,屬于語言學范疇,而象征則是通過一些具體形象,使人產生聯想,從而表現與之相聯系的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現作品主題的藝術創作手法,屬于文藝學范疇。
從運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構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畫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進行暗示,制造氣氛或抒發感情,總之象征意義帶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從特點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體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體的比方具體的,具有鮮明性。
例如:巴金的《燈》通篇把燈光作為光明的象征,作為人們理想、希望、力量和勝利的象征;高爾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geming先驅者和預言家大無畏的geming精神;《藥》中“紅白相間的花環”,象征了geming的希望前景。但是《拿來主義》的“大宅子”則只是用來比喻中國、外國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義。當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質,從表現抽象的精神來說是象征,從表現具體的人來說是比喻。即或是這樣,象征與比喻也是分開的。
4.排比與對偶的區別:(見教材)
1、對稱性與平列式。對偶是二個語言單位,而排比是三個以上語言單位。對偶必須對稱。排比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字數要求不甚嚴格。
2、排比經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使排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是不重字的。
3、對偶以要求平仄對仗為佳,排比則無此要求。
分析:設問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問明確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容;設問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而反問主要是加強語氣,用確定的語氣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作用)。
1.兼用——一個語句,從這個角度看用的是某種辭格,從另一個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種辭格。例如:我們有些同志喜歡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反對黨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2.聯用———個語句中接連使用了兩個以上的不同辭格。例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geming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科學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擬人聯用。
3.套用——一個語句,從總的來看用了某種辭格,而分解開來看,其中又包含著其它辭格。例如:在那天邊隱約閃亮的不就是黃河?那在山腳纏繞不斷的自然是汶河;那拱衛在泰山膝蓋下的無數小饅頭,卻是沮淶山等著名的山嶺。(《泰山極頂》)排比中套用反問、比喻、擬人、夸張。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