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中考動態
2016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6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2015泰州中考語文試卷試題及答案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5-8-19
(3)示例:吁請行人勿占盲道(結構一致、意思正確即可)
【解析】(1)標題中的第一個“盲”指少數攤販缺少關于盲道的知識,第二個“盲”指過路的盲人。 (2)①盲道的設計原則是盡量利于盲人出行。圖中彎彎曲曲的盲道,讓過路盲人拐來拐去,像“也喝醉啦”一樣,就是對這種彎彎曲曲的盲道的諷刺。 ②倡議書中少落款和日期,可根據上文來補。 (3)“關心他人”與“奉獻愛心”是并列結構(聯合結構),它們內部又各是動賓結構。
7、(1)只似當時初望時
(2)全詩緊扣題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見,詩意也推進了三層。一、二句從“望夫石”的傳說入題,是第一層,“終日”即從早到晚,又含日復一日時間久遠之意。可見“望”者一往情深。三句“望來已是幾千載”比“終日望夫”意思更進一層。望夫石守候山頭,風雨不動,幾千年如一日。──這大大突出了那苦戀的執著。“望夫”的題意至此似已淋漓盡致。殊不知在寫“幾千載”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現“初望”二字。這出乎意外,又盡情入妙。因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寫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現了相思之情的真摯、深切和久遠。這里“望”字第三次出現,把詩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層次上有遞進關系,但通過“已是”與“只似”虛詞的呼應,又有一氣呵成之感。
(3)B 【解析】(1)“只似當時初望時”表達出盼夫歸來的始終如一的神態,這與“不回頭”意思相近。(2)重點是指出“望”的三層不同意思。(3)“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8、(1)①窮盡,用盡。②到,等到。③已經。④數篇,幾篇。
(2) C[來§ 【解析】(1)這四字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已發生變化,要能區分古今意思。 (2)A、介詞,到。 B、比。 C、在。例句中的“于”也是這一意思。 D、對,對于。
9、(1)疑/皆沖口而成 (2)淵明/為小邑 【解析】了解句子意思是標出停頓的前提。(1)“疑”是動詞,后面是它的賓語。(2)“淵明”是主語,后面是謂語。
10、(1)(歐陽修)改正得極好后,方才拿出來給人看。(2)只不過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91中考網(www.txjunshi.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的有閑情雅致的人罷了。 【解析】(1)譯準“盡”“方”等詞,補上主語。(2)譯準“但”“閑人”“耳”。
11.示例:作文不憚屢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歐陽修、蘇軾三大名家為例,說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圍繞這一中心來添加標題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語言都可)。
12.(1)以視頻為主要載體;(2)是簡短而完整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活動”。 【解析】從“‘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更是基于某個知識點/環節的一個簡短而完整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活動’”中提煉出兩個主要特征。
13.(1)說明方法:下定義;作用:指出了“微課”的主要特征及性質。(2)列數字,突出“微課”之“微”(時間短)的特點。 【解析】(1)劃線句子中,“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是標準;“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是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是目的;“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是特點。(2)第③段主要說明微課是“供需要的人在線觀看使用”,但劃線句子是強調微課時間之短(“微”)的特點。
14.四段文字,按照事理順序,先國內后國外,依次說明了什么是微課、微課的產生和發展。
【解析】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采用了邏輯順序,對微課的知識進行了解說。[來源:
15.客觀事物是永恒地運動著、變化著的(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質的,物質都是運動變化的。或:“一切皆變”)。
【解析】根據標題、開頭和結尾處的文字可以看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16.一是道理論證,如這一段中“我國宋代杰出的科學家沈括, 91中考網(www.txjunshi.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他在((夢溪筆談》中指出:‘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湮耳。’”(引證法)論證了“拿地球來說吧,海洋變陸地,陸地變高原”。二是事實論證,如“眾所周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每千年約升高70米。”這幾句話也是以珠穆朗瑪峰的變化為例來論證“海洋變陸地,陸地變高原”的。這一段中不管是擺事實還是講道理,都是為了論證本段的分論點并進而論證全文的中心論點的。[來 【解析】第②段的分論點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質的,物質都是運動變化的”,全段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中間部分擺事實,講道理。
17.從文章內容和結構看,“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就會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隊的危險”這段話主要意思是“必須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正是對《“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前3段文字的總結,明確地道出了文章主旨;從寫作方法看,這段話先正面說后反面說,正反結合,突出了中心。 【解析】原文的結尾也起總結全文的作用,其中“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句點了題并且表達得形象生動;相較于““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就會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隊的危險”這一結尾,主旨表達得含蓄一些。
18.①贏得鄉人的賞識 ②以《耕牛鬧春》捧回“能工巧匠”獎牌 ③打制銅鑼的影響(大意正確即可) 【解析】分別從②—⑤、⑦、⑧段中概括,能指出主要事件即可。
19.D 解析:不把“銅菩薩”給兩個兒子,表現了伍銅匠對“發財”“升官”行為的鄙視;把“銅菩薩”轉讓給災區,體現了伍銅匠的一片愛心。“銅菩薩”這一物件反映出文中主要人物的高深高尚風格。
20.(1)“盤龍銅貴”形容伍銅匠的名聲遠播,業務繁忙,表現了伍銅匠的手藝不凡。(2)扒下牌牌扔進河里,表明了伍銅匠認為兩個兒子的所作所為玷污了“模范家庭”的名聲,也表明了伍銅匠對不擇手段“升官發財”之類社會丑惡現象的深惡痛絕。
【解析】(1)有一成語“洛陽紙貴”,它比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可聯系這一成語來理解“ 91中考網(www.txjunshi.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盤龍銅91中考網(www.txjunshi.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貴”的含義。(2)這一段,既是小說情節發展的高潮,也是結局,通過對人物動作行為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深刻表現了文章主題。
2015泰州中考語文試卷試題及答案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