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中考動態
2016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6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2012湖南中考化學模擬試題及答案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2-2-20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24分)
21.用化學符號或文字表示:
(1)2個氮分子______(2)3個金原子______
(3)3個H2S ______。(4)NO3______
22.對環境進行消毒是有效預防“非典"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消毒劑過氧乙酸(化學式為C2H4O3),它由______ 種元素組成,其中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是______。
23.建筑工人在用生石灰與水混合制熟石灰時,可以看到水劇烈沸騰,產生大量的白色煙霧,這些現象說明,該反應過程中有大量的______放出。長期盛放石灰水的燒杯內壁常附著一層白色硬膜,其主要成分是______。要除去此硬膜,應先用______進行洗滌,再用水沖洗干凈。
24.已知某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該粒子屬于______ (填“原予”或“離子”)。若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則其原子的最外層上有______ 個電子,核內中子數是______。
25.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并填空
上述反應中,(1)屬于______反應,(2)屬于______反應(填“分解"、“化合”、“置換"或“復分解”)。
26.下圖為硝酸鉀和硫酸銅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
(1)t1(℃)時,硝酸鉀和硫酸銅的溶解度關系是______。
(2)欲從t2(℃)的混有少量硫酸銅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提取純凈的硝酸鉀,應采用的分離方法是______
(3)在t2(℃)時,將12.5 g CuSO4?5 H2O溶于1 00 g水中,所得溶液為______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 。
27.某校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對碳與氧氣反應時氧氣用量與產物成分的關系進行研究。取1 2g碳與給定質量的氧氣枉密閉容器中燃燒,測得以下數據:
氧氣的質量(g)81 6243240
產物的成分COCOCO和CO2CO2CO2
產物的質量(g)1 428364444
從上表數據的變化中,你得出碳與氧氣反應時,產物成分與氧氣用量的關系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現有碳酸鈉、氧氧化鈉、硫酸、氯化鎂、硝酸鋇5種濃溶液,將它們兩兩相互混合后,能發生反應的物質有 組,共產生__種白色沉淀
四、簡答題(每空1分,共1 O分)
29.下圖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氨原子。根據。此圖,試分別從物質組成、分子構成、物質變化的角度各說出二種觀點。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X,Y,Z 3種化合物有如下轉化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紅色單質是______ ,試劑丙可能是______ 物質。
(2)寫出下列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X ______ ,試劑甲______.
(3)Y是______,沉淀的顏色是______色。
(4.)Z溶液與試劑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五、實驗題(每空1分,共l 6分)
31.根據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裝置圖用序號填空)。
(1)寫出編號①和②儀器的名稱:①______ ②______
(2)實驗室用KMn04制O2時,應選用______做氣體發生裝置。實驗室制取H2時,應選用
______ 做氣體發生裝置。已知MnO2固體和濃鹽酸混合共熱可制得氯氣(Cl2),則應選用
______做氣體發生裝置。
(3)有一名同學欲用F裝置收集H2,則H2應從導管口______ 通入。
32.已知草酸(H2C2O4)在加熱條件下的反應為H2C2O4 CO↑+CO2↑+H2O。現用下圖甲、乙裝置(圖中a,b為活塞開關,分離、干燥前未打開),對生成的CO和CO2進行分離并干燥。供選用的試劑有稀硫酸、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
(1)甲中盛放______,乙中盛放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
(2)首先,打開活塞a,讓混合氣體通過甲、乙裝置,能分離出來的氣體是______。此時甲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
(3)要分離出另一種氣體,則丙中應盛裝______ ,其分離操作方法是 ______ ,該氣體可用______法收集。此時甲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4)有一名同學想測定分離出來的CO氣體的體積,請幫助該同學從上圖A,B,C 3個裝置中選擇一個合理的量氣裝置______ 。
2012湖南中考化學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