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中考動態
2017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7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2016日照中考語文試卷試題及答案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6-10-25
二、(共6分,每小題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①“書卷長留伴一生”。書簡翰墨的馨香,總能滋潤干渴的心田,拂去靈魂的浮躁,撇除精神的泡沫。
②然而,當白紙黑字變為虛擬數字,當實體書籍容身數碼屏幕,讀屏與讀書的“華山論劍”,總是會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如期上演。有的人認為,數字化乃是大勢所趨,讀屏不但無可厚非,還能開闊個人眼界、填平信息鴻溝。相反,有的人則篤定,數字閱讀助長了碎片化、片段式閱讀,也容易讓人喪失專注力。爭論一再出現,似乎意味著,讀書與讀屏生來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對立關系。
③其實不然。回望人類閱讀歷史,無論是文字載體,還是閱讀方式,本來就是處在不斷變化、與時俱進之中。書籍的數字化,不過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開卷有益。君不見,數碼產品層出不窮,電子書籍成為“標配”,不是讓閱讀更加方便了嗎?在地鐵公交上,通過數字閱讀,對知識的點滴汲取,不是讓生活更加充實嗎?“忙時讀屏,閑時讀書”,又有何不可? ④事實上,人們對數字閱讀的批評,與其說是對閱讀形式的責難,毋寧說是對閱讀內容的不滿。數字化讓閱讀更便利的同時,也打開了傳播無效信息、庸俗信息的“潘多拉魔盒”。對于每一個人而言,沉浸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自然很難讓信息沉淀下來,成為思想的養料;鐘情于娛樂至死,甚至是低俗不堪的網絡內容,難免會讓自己的靈魂染上低級趣味;習慣于“快餐式”信息,更是只會給自己留下一個虛幻的閱讀假象。說到底,閱讀無關形式,根本乃在于內容。
⑤閱讀,絕不僅僅只是一個知識獲取的過程,更關乎人的精神趣味。正如一句名言,“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未經篩選的信息同樣是不值得讀。而這,恐怕才是讀屏與讀書之爭的關鍵點所在。其實,書本身是有分量的。只不過,書的分量從來都不體現在紙張的厚薄、墨色的濃淡,而體現在內容的深淺、品格的高下。當前,數字閱讀還沒有完全擺脫掉“碎片化”“膚淺化”的標簽,這需要我們推動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助力新舊媒體形態融合發展,為數字閱讀提供更好的內容和載體。
⑥宋代大儒朱熹曾如此詮釋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事實上,只有自己挑選的書籍和內容本身有分量,“深閱讀”才有可能順理成章地展開。在這個意義上,讀屏時代,勿忘閱讀品格。堅守這一點,恐怕比爭論該不該讀屏,意義重要得多。
(選自《人民日報》2016年4月22日第11 版,陳凌作)
10.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A.數字閱讀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B.閱讀無關形式,根本在于內容。
C.閱讀關乎人的精神趣味。
D.讀屏時代,勿忘閱讀品格。
11.下列有關“數字閱讀”的表述,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字閱讀是指閱讀的數字化,既指文字載體的數字化,也指閱讀方式的數字化。
B.數字閱讀會給忙碌的人們帶來更多的閱讀便利,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
C.數字閱讀難以讓信息沉淀下來,會讓靈魂染上低級趣味,使人產生虛幻的閱讀假象。
D.數字閱讀需要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來提供更好的內容和載體。
1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運用排比句式,語言生動形象且富有詩意,闡釋了書籍對人的重要作用。
B.第②段作者通過列舉正反兩種觀點,來闡明讀書與讀屏生來就是一種對立的關系。
C.第⑥段引用朱熹的話闡明了讀書要講究方法,即專心致志,虛心研讀,反復賞玩。
D.本文從讀書與讀屏的爭論談起,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有力地證明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三、(共6分,每小題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題。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 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
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
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
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2016日照中考語文試卷試題及答案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2017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