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中考動態
2016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6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2015大連中考語文試題試卷及答案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5-8-5
二、古詩文閱讀(18分)
(一)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來源:學#科#網Z#X#X#K]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節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3分)
(1)秦王不說(
(3)故不錯意也(
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譯文:
8.同樣是拒絕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語氣
(二)
古之君民①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審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而驟勝。”武侯曰:“驟戰而驟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則民罷③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驕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歿④于干隧⑤也。”
(節選自《呂氏春秋》,有改動)
【注釋】①君民:統治百姓。②審:弄明白。③罷:通“疲”,疲乏。④歿:死。⑤干隧:地名。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古之君民者
B.忠信以導之
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
D.恣則極物 滿井游記》)
10.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2分)
譯文:
12.選文通過魏武侯與李克的對話,闡述了怎樣的治國之道?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2分)
答:
(三)玉山道中
【元】薩都剌
人語隨鄉變,官船帶月行。江南數千里,無處不關情。
【注釋】①霽:雨后或雪后轉晴。
13.請描繪詩中畫線句呈現的景象,并說說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
答:
三、現代文閱讀(34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14~17題。(12分)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個小心謹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沒人他從不讓家用電器工作,怕引發火災;晚上睡覺他一定會關掉煤氣,怕發生泄漏;上街絕對遵守交通規則,怕出現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紀、秉公辦事,怕一不留神成為階下囚。
②我非常贊賞朋友的做法,因為他知“怕”。其實,小到個人,大到國家,不都應該心存畏懼嗎?
③個人應該懂得畏懼。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爺賜予的命運;大人是指有地位、有號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來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發表的言論。孔子所說的“君子三畏”是否適用于今天的社會生活,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但對于他“人要知畏懼”的主張,我雙手贊成。在現代社會,我覺得人應該“怕”的至少有兩種:一是應該“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與規章制度,用古人的話說,叫“畏法度”;二是應該“怕”道德,也就是那些雖不違法,但明顯違背社會道德、會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絕對不做。那些因為圖一己之欲、逞一時之快而無視法律和道德的人,當他們為自己的“無所畏懼”痛悔不已的時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嗎?
④不僅個人要學會知道“怕”,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許多國家都經歷過苦難和挫折,人民曾經深受其害,國家的文明進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國家不知“怕”,對過去的苦難和挫折毫不上心,總是好了瘡疤忘了疼;有的國家卻總是“怕”著,生怕類似的悲劇重演,因而他們總是居安思危,充滿憂患意識。1845年,一種卵菌登陸愛爾蘭島,使得全島土豆減少三分之一,災荒一直持續到1852年。這場大饑荒使愛爾蘭人口銳減20%至25%。愛爾蘭人沒有忘記這場苦難,他們在首都街頭豎起了大型的紀念雕塑,其中一組饑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時刻提醒人們不能忘記歷史。在羅斯康芒郡的一座莊園里設立有大饑荒博物館,里面有關于這場饑荒的最完整的收藏。愛爾蘭的史學家和文學藝術家更沒有忘記這場大饑荒,關于這場饑荒的著作、論文、文藝作品如潮噴涌。生活是公正的,像愛爾蘭這樣知“怕”的國家,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往往有備無患,因而幸運地躲避了后來一些災難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國人一向諱言“怕”,在一些人看來,說自己“怕”,就等于承認自己怯懦,其實這完全是誤解。一個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個國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會將各種社會規則和保障體系設計得很完備,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溫暖、快樂的命運共同體。
(文/游宇明,有改動)
1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15.請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4分)
答:
16.第⑤段中加點的詞語是如何體現議論文語言嚴密性的?(3分)
答:
1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為本文的論據,你認為放在哪一段中合適?請說明理由。(3分)[來源:Z【材料】1958年,我國開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鄧稼先奉命主持設計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分別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國國防自衛武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危機。
答:
2015大連中考語文試題試卷及答案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