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中考動態
2016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6中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2013南通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3-4-6
(1)蛛語蠶曰 (2)蠶婦操汝入于沸湯
(3)我固自殺 (4)我所吐者,遂為文章
10.選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以”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2分) ( )
例句:蚊虻蜂蝶之見過者無不殺之,而以自飽。
A.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B.……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C.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D.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為人謀則為汝,自謀寧為我!
譯文:
(2)噫,世之為蠶不為蛛者寡矣夫!
譯文:
12.這則寓言故事中,蠶和蛛各指哪種人?作者提倡的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6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題。(19分)
漢語遭遇“喀斯特”
單之薔
①我對漢語中與洞有關的詞匯很感興趣。
②“水滴石穿”這個成語無人不曉。人們一般以為水滴石穿是一個機械的過程:水從高處落下的力量,對石頭不斷地造成侵蝕,日積月累,就把石頭給滴穿了。如果水滴落在非石灰巖的巖石上,這種理解是對的,但如果水滴到了石灰巖上,這種理解就不對了。
③石灰巖在地表上分布很廣。在我國,裸露石灰巖的分布面積占地表的四分之一,因此水滴到石灰巖上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水吸收和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石灰巖反應,生成了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質。水滴不斷地滴下來,不斷地溶蝕石灰巖,并把溶蝕的物質沖走,這個過程稱之為喀斯特作用。
④水滴石穿在很多情況下是一個化學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的過程。化學反應的進行速度比機械的磨蝕要快得多。長江三峽地區就是一個石灰巖地區,僅靠水流的機械沖刷和磨蝕作用,四川盆地現在恐怕還是澤國。一定是發生了喀斯特作用,才把三峽切穿了,讓四川盆地的眾多水系有了一個出口,奪路而出。
⑤對于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漢語言有著精妙的解說。古人舉著火把進入洞穴,感到眼前的事物越來越清晰,就有了“洞明”“洞察”;洞給人深不可測的感覺,因此引申出思想和見解的深刻、深邃,這就是“洞見”“洞曉”。然而“洞開”“洞庭”中“洞”的意思卻完全不同。“洞開”是大開、大敞之意,如“門戶洞開”;“洞庭”中的“洞”字有寬敞、開闊之意,洞庭湖就是廣闊的湖的意思。
⑥為什么“洞”字可以表達大開大敞的意思?讀一下古人游記中對洞穴的描寫,似乎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大多有“先經過一個狹小的口子,接著見到一個豁然開朗的大廳”的細節。洞穴中多大廳,有的大得不可思議。比如廣西樂業的一個洞中大廳--紅玫瑰大廳長300米,寬200米,最高處達260米,這規模與人民大會堂相當,但高度要高多了。如此大的洞庭,當然可以說“洞開”啦。
⑦洞中的大廳是怎樣形成的?原來洞穴在發育的過程中,由于巖層中有夾層,巖性不一樣,或巖層有各種節理和裂隙,再加上有傾斜的角度,這樣洞穴發展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洞頂的巖石會發生塌陷。隨著塌陷愈演愈烈,地下河又不斷地運走塌下的物質,洞中的廳堂就越來越大,大廳就形成了。洞中的廳堂繼續發展,洞頂越來越薄,最后徹底塌陷,大廳露出地表,這時大廳就成了喀斯特地貌中的所謂“天坑”。
⑧說起天坑,我又想起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我猜想武陵漁人進入的“桃花源”應該就是一處巨大的天坑吧。
13.本文的標題很有新意。其實,所謂“遭遇‘喀斯特’的漢語”在文中就是指
。(3分)
14.本文巧妙地借助“水滴石穿”一詞引出對 的說明;介紹“洞開”、
“洞庭”等詞是為了引出對 的說明。(4分)
15.“水滴石穿在很多情況下是一個化學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的過程。”句中的“化學過程”和“物理的過程”各具體指什么?(4分)
16.說說第⑥段劃線句子的作用。(4分)
17.第⑤⑥段對漢語詞匯的解說生動形象。請你展開合理想象,推斷古人是怎樣創造“洞達”
一詞的。 [附]《現代漢語詞典》對“洞達”的解釋:很明白,很了解。(4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題。(18分)2013南通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斷變化,www.txjunshi.com 91中考網提供的中考成績查詢查分、錄取分數線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招生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