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連理工大學重點學科名單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化學、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力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計算數學、等離子體物理、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結構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環境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動力機械及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
-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2017年12月28日,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結果顯示,大連理工大學獲評A類學科7個,其中,A學科2個,分別是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A-學科5個,分別是力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學科大類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
人文社科類 | 應用經濟學 | B | 哲學 | B-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A- | 公共管理 | B |
工商管理 | A- | |||
理學 | 數學 | B+ | 化學 | B |
物理學 | B | 生物學 | C+ | |
工學 | 機械工程 | A | 軟件工程 | B+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A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B | |
力學 | A | 建筑學 | B | |
土木工程 | A- | 城鄉規劃學 | B |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A- | 電氣工程 | B-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B+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B- |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B+ | 生物醫學工程 | B-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光學工程 | C+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B+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C+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B+ | 交通運輸工程 | C | |
水利工程 | B+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C |
2、大連理工大學重點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3個)
批次 |
專業名 | |||
第一批 |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 水利水電工程 | 軟件工程(設2個專業方向) | |
第二批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電子信息工程 | 建筑學 | 土木工程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應用物理學 | |||
第三批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
第四批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熱能與動力工程 | 環境工程 | 工程力學 |
第六批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生物工程 |
第七批 | 功能材料 | 能源化學工程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7門):《走進納米的世界》(寧桂玲)、《從宇宙到夸克》(余虹)、《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王前)、《改變世界的化學》(孟長功)、《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馮林)、《中國古典詩歌意象》(葉君遠)等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建設單位(7個):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土木水利實驗教學中心、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化工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教學基地(4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理科:數學與應用數學、工科:化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2個)
序號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年份 |
1 | 王眾托 | 基于“知識與信息管理”平臺的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2007年 |
2 | 盧中昌 |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2007年 |
3 | 李志義、鄒積巖 | 本-碩-博貫通的工程科學型人才培養模式 | 2007年 |
4 | 沈宏書、王金城 | 產學研緊密銜接的工程開發與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 2007年 |
5 | 朱泓、馮林 | 強化創新實踐的工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 2007年 |
6 | 全燮、劉志軍 | 工程復合與交叉型人才培養模式 | 2007年 |
7 | 賈振元 | 面向工程的機械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 2007年 |
8 | 殷福亮 | 面向工程的電信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 2007年 |
9 | 李宏男 | 面向工程的土木水利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 2007年 |
10 | 曲景平 | 面向工程的化工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 2007年 |
11 | 李志義 | 立體化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2008年 |
12 | 沈宏書 | 工程型軟件9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