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高考動態
2021高考錄取分數線
2021高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速速圍觀!9所高校招生計劃首次披露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官網 更新時間:2019-6-4 16:37:58
中國網北京5月30日訊(記者劉佳)2019年高招倒計時還有8天。今年,各高校招生計劃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中國網記者通過多方收集資料并向高校招辦求證,獨家公布9所熱門高校的招生計劃及專業調整,為備戰高考的你添油加碼。從目前各高校公布的招生計劃來看,對比往年波動不大,個別學校、專業有適當微調。但在專業設置方面,“人工智能”絕對堪稱專業“香餑餑”,各高校集中“火力”,各顯神通。
清華大學:新增“智班”2大類實行全程大類培養
今年,清華大學招生規模保持穩定,新增設“人工智能學堂班”,擬招收30人,由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院長姚期智院士將擔綱智班首席教授。土木類、電子信息類實行全程大類培養,新增二學位和輔修專業,學生入學后的專業自由度大大提高。
智班將從2019年秋季開始招收招本科生,首批預計招收30人。在本科低年級,將通過數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核心課程,為學生打下扎實寬廣的基礎;在本科高年級,將通過交叉聯合AI+X課程項目的方式,使學生有機會將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前沿相結合,在以人工智能促進不同學科發展的同時,深化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推動人工智能前沿的發展。
今年,清華大學將繼續推進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的改革,對部分大類進行了調整優化,比如能源類更名為能源與電氣類,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調整至能源與電氣類招生;汽車工程系升級為車輛與運載學院,全部納入機械、航空與動力類招生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計劃新增30人
今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計劃面向全國招生2166人,較去年增加30人,其中北京地區招生計劃170人。在專業方面,新增國際商務專業。
針對北京考生,學校采取提檔不退檔的錄取政策,滿足考生志愿專業之一。
北京交通大學:新增人工智能專業按計算機大類招生
今年,北京交通大學本部普通類按照14個招生專業(類)招生,截至目前,尚未公布最終招生計劃。與去年相比,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專業,通過計算機大類招生。
學校本部普通招生專業(類)為電子信息類(通信與控制)、計算機類、經濟管理試驗班、交通運輸類、土木類、機械類、電氣類、理科試驗班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建筑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國際班)、軟件工程、法學。
除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國際班)、軟件工程、法學專業外,其他普通類各專業均按大類招生,絕大部分按大類招生的專業入學后按大類統一進行教學培養,大類專業分流按照志愿優先的原則,結合平均學分績點確定分流專業。大類分流時,除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建筑類、設計學類入學報到后分流,經濟管理試驗班二年級第一學期分流外,其余大類專業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進行分流。
北京科技大學:招生計劃或有微調新增5大專業
今年,北京科技大學面向全國招生人數與往年相比基本穩定,但理科試驗班、能源動力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自動化類專業招生計劃或有一定增加,具體分省計劃將陸續在學校官網公布。學校新增5大本科專業,分別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
新增的5個專業都是國家“新工科”建設的熱門專業,5個專業均按照對應大類招生——人工智能通過自動化類招生,機器人工程通過機械類招生,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通過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招生,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通過能源動力類招生。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人工智能專業是今年教育部特設的新專業,北京科技大學是全國首批建設人工智能專業的35所大學之一。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學面向全國共有21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有13個大類招生專業。在轉專業是,學校采取“零門檻”政策,即除外語類保送生等部分提前批考生外,其他本科生在大一學年末或大二學年末,可以提出轉專業的申請,轉專業成功率高達80%。
北京語言大學: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新增2大專業
今年,北京語言大學計劃面向全國招生1155人,與2018年持平。在招生政策方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變化:一是翻譯類專業—翻譯(英語)、翻譯(本地化)、翻譯(漢英法)三個專業由提前批調整到本科一批;
二是今年新增了語言學專業,為我國首批語言學本科專業。以科學合理的語言學基礎學科布局為指導原則,充分利用北京語言大學現有的資源和優勢,有效整合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師資力量,同時在生物語言學、語言思維及腦科學、理論語言學之句法制圖研究和句法分析性問題研究、實驗語義學等方面打造自己的特色課程、特色學科和特色團隊,以培養出一批具有完備語言學基礎知識結構和跨學科視野的、國際化的復合型語言學人才;
三是新增了金融學(宏觀經濟核算與分析)培養方向,該專業以北京語言大學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和多元文化背景為依托,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及雙語教學模式,致力于培養用英語進行業務交流的復合型金融專門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新增三大專業培養國家“缺口人才”
今年,上海交通大學在招生專業方面亮點頻出,學校共新增3大強勢專業,分別為人工智能、海洋、兒科學。
在人工智能這一專業方面,上交大將采用“AI+X”復合專業的培養模式,重視與計算機、數學、物理學、醫學等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在課程體系上實行本碩博貫通,滿足條件的同學可以優先進入“吳文俊人工智能榮譽博士班”。
2018年,為響應國家“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學校在去年年底成立了海洋學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將帶領學子們走遍七大洲、五大洋,探索發展前景無限、神秘而充滿樂趣的海洋研究,學科領域涵蓋海洋物理、化學、生物生態、海洋經濟等。此外,今年學校醫學院臨床醫學兒科學方向開始正式以兒科學“5+3”招生。兒科學“5+3一體化”的學生,畢業后考試合格者將獲取醫學學士學位證書、兒科學碩士專業學位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四張證書。
北京工業大學:招生計劃3150人新增智能制造工程專業
今年,北京工業大學計劃面向全國招生3150人,為調整本科生研究生結構,建設研究型大學,學校本科生招生計劃較去年減少100人,其中,京外分省招生計劃共設780人。
在招生專業方面,今年學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專業,與機械工程專業共同按照機械類進行大類招生;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并入材料類(實驗班)進行跨專業大類招生;此外,藝術類動畫設計專業停招,普通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停招。
作為市屬高校,今年,北工大還將繼續開設“雙培”“外培”的人才培養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培計劃”較去年增加至78人,招生計劃分布在10個專業中。對口的海外高校包括美國肯塔基大學、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愛爾蘭國立考克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但今年“外培計劃”新增了對英語成績的考查,考生英語單科成績不得低于120分。此外,報考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考生英語單科成績也不得低于滿分的70%,北京考生不得低于105分。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招生計劃2460人新增3大類招生
今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計劃面向全國招生2460人,其中京外分省計劃690人。在招生專業方面,今年,首經貿新增經濟與貿易類、工商管理類(勞經學院)、金融學類3個大類招生。其中,經濟與貿易類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2個專業;工商管理類(勞經學院)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關系、社會工作4個專業;金融學類包括金融學、金融工程、投資學3個專業。
作為市屬高校,今年學校依舊實施“外培計劃”和京農村專項計劃。“外培計劃”人數增加至28人。其中公共管理類10人,聯合培養高校為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經濟學8人,經濟與貿易類10人,聯合培養高校為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在京農村專項計劃增加至50人,共在公共管理類、工商管理類(工商學院)、經濟學、工商管理類(勞經學院)、傳播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安全工程(注安師)、資產評估(評估師)、法學、商務英語等10個專業招收戶籍和學籍在城市發展新區或生態涵養發展區的農業戶籍考生。
香港大學:內地招生300人聯手清北打造雙學位
今年,香港大學在內地投放招生計劃300個,與每年持平,且不做分省計劃。在專業政策上,今年學校新增3大“雙學位”培養模式,分別與美國伯克利大學、中國內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手,為學生提供多元發展軌道。
今年,港大開設了系列雙學位課程,其中備受學生歡迎的就是與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分別聯合培養的工程、法律雙學位專業。今年,學校不僅在原有基礎上新增與美國伯克利大學的雙學位培養方式,同時與中國內地頂尖名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開設計算機、法律兩個專業的雙學位,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加碼。
此外,針對近年大熱的人工智能領域,學校今年特別開設文理學士這種特殊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并不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在文學院、理學院分別就讀,而是將學校的建筑學院、管理學院、醫學院等整合,開設了5個相關學位。文理學士中包括設計專業、人工智能專業、金融管理專業、醫學專業等,在新興領域上培養國際型領袖人才。
香港大學采取獨立報名的招生方式,考生僅需在官網上填報志愿表即完成志愿填報。在此之外,由于港大的錄取途徑獨立于內地高校的錄取途徑,因此,考生在填報港大后也仍有機會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內地高校錄取。
清華大學:新增“智班”2大類實行全程大類培養
今年,清華大學招生規模保持穩定,新增設“人工智能學堂班”,擬招收30人,由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院長姚期智院士將擔綱智班首席教授。土木類、電子信息類實行全程大類培養,新增二學位和輔修專業,學生入學后的專業自由度大大提高。
智班將從2019年秋季開始招收招本科生,首批預計招收30人。在本科低年級,將通過數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核心課程,為學生打下扎實寬廣的基礎;在本科高年級,將通過交叉聯合AI+X課程項目的方式,使學生有機會將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前沿相結合,在以人工智能促進不同學科發展的同時,深化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推動人工智能前沿的發展。
今年,清華大學將繼續推進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的改革,對部分大類進行了調整優化,比如能源類更名為能源與電氣類,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調整至能源與電氣類招生;汽車工程系升級為車輛與運載學院,全部納入機械、航空與動力類招生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計劃新增30人
今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計劃面向全國招生2166人,較去年增加30人,其中北京地區招生計劃170人。在專業方面,新增國際商務專業。
針對北京考生,學校采取提檔不退檔的錄取政策,滿足考生志愿專業之一。
北京交通大學:新增人工智能專業按計算機大類招生
今年,北京交通大學本部普通類按照14個招生專業(類)招生,截至目前,尚未公布最終招生計劃。與去年相比,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專業,通過計算機大類招生。
學校本部普通招生專業(類)為電子信息類(通信與控制)、計算機類、經濟管理試驗班、交通運輸類、土木類、機械類、電氣類、理科試驗班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建筑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國際班)、軟件工程、法學。
除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國際班)、軟件工程、法學專業外,其他普通類各專業均按大類招生,絕大部分按大類招生的專業入學后按大類統一進行教學培養,大類專業分流按照志愿優先的原則,結合平均學分績點確定分流專業。大類分流時,除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建筑類、設計學類入學報到后分流,經濟管理試驗班二年級第一學期分流外,其余大類專業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進行分流。
北京科技大學:招生計劃或有微調新增5大專業
今年,北京科技大學面向全國招生人數與往年相比基本穩定,但理科試驗班、能源動力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自動化類專業招生計劃或有一定增加,具體分省計劃將陸續在學校官網公布。學校新增5大本科專業,分別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
新增的5個專業都是國家“新工科”建設的熱門專業,5個專業均按照對應大類招生——人工智能通過自動化類招生,機器人工程通過機械類招生,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通過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招生,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通過能源動力類招生。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人工智能專業是今年教育部特設的新專業,北京科技大學是全國首批建設人工智能專業的35所大學之一。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學面向全國共有21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有13個大類招生專業。在轉專業是,學校采取“零門檻”政策,即除外語類保送生等部分提前批考生外,其他本科生在大一學年末或大二學年末,可以提出轉專業的申請,轉專業成功率高達80%。
北京語言大學: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新增2大專業
今年,北京語言大學計劃面向全國招生1155人,與2018年持平。在招生政策方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變化:一是翻譯類專業—翻譯(英語)、翻譯(本地化)、翻譯(漢英法)三個專業由提前批調整到本科一批;
二是今年新增了語言學專業,為我國首批語言學本科專業。以科學合理的語言學基礎學科布局為指導原則,充分利用北京語言大學現有的資源和優勢,有效整合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師資力量,同時在生物語言學、語言思維及腦科學、理論語言學之句法制圖研究和句法分析性問題研究、實驗語義學等方面打造自己的特色課程、特色學科和特色團隊,以培養出一批具有完備語言學基礎知識結構和跨學科視野的、國際化的復合型語言學人才;
三是新增了金融學(宏觀經濟核算與分析)培養方向,該專業以北京語言大學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和多元文化背景為依托,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及雙語教學模式,致力于培養用英語進行業務交流的復合型金融專門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新增三大專業培養國家“缺口人才”
今年,上海交通大學在招生專業方面亮點頻出,學校共新增3大強勢專業,分別為人工智能、海洋、兒科學。
在人工智能這一專業方面,上交大將采用“AI+X”復合專業的培養模式,重視與計算機、數學、物理學、醫學等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在課程體系上實行本碩博貫通,滿足條件的同學可以優先進入“吳文俊人工智能榮譽博士班”。
2018年,為響應國家“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學校在去年年底成立了海洋學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將帶領學子們走遍七大洲、五大洋,探索發展前景無限、神秘而充滿樂趣的海洋研究,學科領域涵蓋海洋物理、化學、生物生態、海洋經濟等。此外,今年學校醫學院臨床醫學兒科學方向開始正式以兒科學“5+3”招生。兒科學“5+3一體化”的學生,畢業后考試合格者將獲取醫學學士學位證書、兒科學碩士專業學位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四張證書。
北京工業大學:招生計劃3150人新增智能制造工程專業
今年,北京工業大學計劃面向全國招生3150人,為調整本科生研究生結構,建設研究型大學,學校本科生招生計劃較去年減少100人,其中,京外分省招生計劃共設780人。
在招生專業方面,今年學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專業,與機械工程專業共同按照機械類進行大類招生;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并入材料類(實驗班)進行跨專業大類招生;此外,藝術類動畫設計專業停招,普通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停招。
作為市屬高校,今年,北工大還將繼續開設“雙培”“外培”的人才培養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培計劃”較去年增加至78人,招生計劃分布在10個專業中。對口的海外高校包括美國肯塔基大學、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愛爾蘭國立考克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但今年“外培計劃”新增了對英語成績的考查,考生英語單科成績不得低于120分。此外,報考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考生英語單科成績也不得低于滿分的70%,北京考生不得低于105分。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招生計劃2460人新增3大類招生
今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計劃面向全國招生2460人,其中京外分省計劃690人。在招生專業方面,今年,首經貿新增經濟與貿易類、工商管理類(勞經學院)、金融學類3個大類招生。其中,經濟與貿易類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2個專業;工商管理類(勞經學院)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關系、社會工作4個專業;金融學類包括金融學、金融工程、投資學3個專業。
作為市屬高校,今年學校依舊實施“外培計劃”和京農村專項計劃。“外培計劃”人數增加至28人。其中公共管理類10人,聯合培養高校為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經濟學8人,經濟與貿易類10人,聯合培養高校為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在京農村專項計劃增加至50人,共在公共管理類、工商管理類(工商學院)、經濟學、工商管理類(勞經學院)、傳播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安全工程(注安師)、資產評估(評估師)、法學、商務英語等10個專業招收戶籍和學籍在城市發展新區或生態涵養發展區的農業戶籍考生。
香港大學:內地招生300人聯手清北打造雙學位
今年,香港大學在內地投放招生計劃300個,與每年持平,且不做分省計劃。在專業政策上,今年學校新增3大“雙學位”培養模式,分別與美國伯克利大學、中國內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手,為學生提供多元發展軌道。
今年,港大開設了系列雙學位課程,其中備受學生歡迎的就是與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分別聯合培養的工程、法律雙學位專業。今年,學校不僅在原有基礎上新增與美國伯克利大學的雙學位培養方式,同時與中國內地頂尖名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開設計算機、法律兩個專業的雙學位,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加碼。
此外,針對近年大熱的人工智能領域,學校今年特別開設文理學士這種特殊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并不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在文學院、理學院分別就讀,而是將學校的建筑學院、管理學院、醫學院等整合,開設了5個相關學位。文理學士中包括設計專業、人工智能專業、金融管理專業、醫學專業等,在新興領域上培養國際型領袖人才。
香港大學采取獨立報名的招生方式,考生僅需在官網上填報志愿表即完成志愿填報。在此之外,由于港大的錄取途徑獨立于內地高校的錄取途徑,因此,考生在填報港大后也仍有機會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內地高校錄取。
2021高考信息不斷變化,本站提供的高考成績查詢、2021高考錄取分數線、高校等招生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