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高考動態
2021高考錄取分數線
2021高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四川師范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不詳 更新時間:2020-10-17 9:15:11
四川師范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四川師范大學師資力量:
建校70多年以來,學校先后涌現出了以著名墨學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學家杜道生、中國社會學和民俗學的創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國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劉紹禹、楚辭學專家湯炳正、文獻學專家屈守元、訓詁學專家劉君惠、凝聚態物理學專家趙敏光、拓撲學專家劉旺金、非線性分析專家丁協平等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專家學者。
截至2018年12月初,學校教師先后獲批“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0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16人,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30人,“四川省千人計劃”8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2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28人,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省師德標兵等共39人次;特聘了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千人計劃、國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層次人才;另外還先后聘請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阿夫拉姆·赫什科、理查德·施羅克、大衛·維因蘭德、梶田隆章和羅伯特·C·默頓等教授為該校榮譽教授。
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潔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郭鴻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余萬倫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紅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巴登尼瑪、向生建
國家級教學名師:巴登尼瑪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方盛國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丁協平、徐道義、劉旺金、高爾泰、趙敏光、余萬倫、楊泉明
全球高被引科學家:衛貴武
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丁協平、衛貴武、賃敦敏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董志強、杜偉、王川、高中偉、甘在會、石磊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沈慶生、周一陽、方盛國、馬正平、李誠、段渝、謝軍楷、祁曉玲、顧美玲、李樹勇、張健、吳達德、李天道、唐應輝、董志強、杜偉、李來才、趙可清、汪明義、張曉黎、王川 、石磊、何詣然、余虹、陳輝、汪洪亮、張紅、胡志紅、申喜萍、趙國平等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丁任重、鐘仕倫、丁協平、楊天宏、吳定初、蔡方鹿、段渝、封小超、周一陽、李誠、高林遠、張健 、汪明義、祁曉玲、王啟濤、劉永康、龐元寧 、杜偉、曹萬生、唐應輝、趙義山、傅 林 、向萬成、王學平、楊存建、唐代興、陳璟、靳宇倡 、王川、衛貴武、任平、熊良智、高中偉、巴登尼瑪
四川省教學名師:馬正平、郭英、蒲志林、龔雪萍、萬順福、王玲、巴登尼瑪、侯邦品、朱華、張紅、趙義山、王釋
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級別 |
---|---|---|---|
教師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巴登尼瑪 | 2008 | 國家級 |
英語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龔雪萍 | 2010 | 省級 |
軟件開發實踐課程教學團隊 | 袁丁 | 2010 | 省級 |
教育學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 吳定初 | 2009 | 省級 |
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學團隊 | 曾令秋 | 2008 | 省級 |
教師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巴登尼瑪 | 2008 | 省級 |
數學教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張健 | 2007 | 省級 |
“雙核一體”西部教師教育漢語文學教學團隊 | 馬正平 | 2007 | 省級 |
精品課程
課程類別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獲評年份 |
---|---|---|---|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寫作學 | 馬正平 | 2013 |
數學史 | 張健 | 2013 | |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 劉永康 | 2013 | |
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計算機學科教學法 | 譚良 | 2013 |
教育見習與實習 | 劉世民 | 2013 | |
中學歷史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 | 陳輝 | 2013 | |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 靳彤 | 2013 | |
中學通用技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 | 周曉林 | 2013 | |
幼兒園教育評價 | 鄢超云 | 2013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數學史 | 張健 | 2010 |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 劉永康 | 2009 | |
寫作學 | 馬正平 | 2008 | |
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 旅游學概論 | 朱華 | 2008 |
多元文化教育學 | 巴登尼瑪 | 2009 |
截至2018年12月初,學校建設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擁有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四川省高水平社科研究團隊2個、四川省新型智庫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國別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實驗室10個,建有四川省省級大學科技園。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西南土地資源評價與監測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可視化計算與虛擬現實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四川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國土資源開發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師范大學院士工作站:凝聚態物理實驗中心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四川省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武則天研究中心、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2021高考信息不斷變化,本站提供的高考成績查詢、2021高考錄取分數線、高校等招生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