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高考動態
2021高考錄取分數線
2021高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西南交通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不詳 更新時間:2020-10-9 13:12:54
西南交通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師資隊伍水平如何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公開信息可知:
西南交通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設立了“青苗計劃”、“雛鷹計劃”、“揚華計劃”、“鯤鵬計劃”四大人才培育計劃,共有專任教師261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含5名雙聘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6人(含14名雙聘院士)、國家千人計劃16人、萬人計劃11人、長江學者29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青年千人計劃10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6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聘請了42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以及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擔任兼職(名譽)教授。
據《西南交通大學2017-2018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學校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8人,享國務院政府津貼8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8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31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學科帶頭人55人,省級教學名師9人。
師資類別 | 師資概覽 |
---|---|
專職院士 | 沈志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錢清泉(中國工程院院士) | |
翟婉明(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 | 沈志云、翟婉明、何川、高仕斌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周克敏、周仲榮、錢林茂、范平志、賈建民、趙勇、張衛華、
何川、康國政、朱旻昊、閆連山、唐小虎、吳廣寧、翟婉明、
李志林、王平、何正友、李永樂、靳忠民、周紹兵、王開云 |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 范平志、靳蕃、張世昌、強士中、徐揚、王金諾、周本寬、翟婉明、高仕斌 |
973首席科學家 | 翟婉明、范平志、張衛華 |
國家級教學名師 | 易思蓉、龔暉、馮曉云、彭其淵、羅霞 |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 彭其淵、沈火明、吳廣寧 |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孫林夫、袁林果、朱旻昊、何正友、康國政、翟婉明、
何川、王開云、錢林茂、閆連山、李永樂、唐小虎 |
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 閆連山、李永樂、唐小虎、王開云、錢林茂、劉志剛、周紹兵、晏啟祥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機械基礎教學團隊(2007年,吳鹿鳴) |
力學教學基地教學團隊(2008年,龔暉) | |
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教學團隊(2008年,馮曉云)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團隊(2009年,何云庵) | |
鐵道工程課程群教學團隊(2009年,易思蓉) | |
行車組織教學團隊(2009年,彭其淵) | |
交通工程專業教學團隊(2010年,羅霞) | |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2010年,沈火明) | |
省級教學團隊 | 機械基礎教學團隊(2007年,吳鹿鳴) |
力學教學基地教學團隊(2007年,龔暉) | |
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教學團隊(2007年,馮曉云) | |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2008年,傅勇林) | |
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教學團隊(2008年,易思蓉) | |
交通運輸組織教學團隊(2008年,彭其淵) | |
材料力學與性能教學團隊(2009年,戴光澤) | |
交通工程專業教學團隊(2009年,羅霞)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團隊(2009年,何云庵) | |
力學專業教學團隊(2010年,沈火明) | |
土木工程專業經管類課程教學團隊(2010年,李遠富) | |
物理課程教學團隊(2010年,吳平) |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建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36個省部級科研基地,有教育部、科技部創新團隊9個。
平臺類型 | 平臺名錄 |
---|---|
國家實驗室 | 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
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綜合交通運輸智能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
系統可信性自動驗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
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現代交通通信與傳感網絡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現代軌道交通車輛設計與安全評估技術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國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軌道交通工程動力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中國-拉共體軌道交通聯合實驗室 |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 光信息傳輸處理與傳感應用創新引智基地 |
無線通信與信息編碼創新引智基地 | |
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 軌道交通安全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
尖端裝備跨尺度設計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第二單位)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高速鐵路線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 軌道交通運輸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先進驅動節能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 | 高速列車運行安全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2005年,周仲榮) |
教育部創新團隊 |
現代軌道車輛及其相關技術(2004年,翟婉明) |
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2007年,趙勇) | |
行為決策理論及其在災害管理中的應用研究(2008年,賈建民) | |
大型及復雜交通隧道工程(2009年,何川) | |
高速輪軌系統理論及技術(2011年、2015年,朱旻昊) | |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空間信息技術(2013年,李志林) | |
科技部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
云服務平臺技術創新團隊(2013年,孫林夫) |
現代軌道交通系統動力學創新團隊(2013年,翟婉明) | |
軌道交通牽引供電安全保障技術創新團隊(2016年,吳廣寧) | |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應用力學與結構安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信息編碼與傳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
綜合運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
制造業產業鏈協同與信息化支撐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
抗震工程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
道路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
服務科學與創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
風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
四川省工程實驗室 | 四川省系統可信性自動驗證工程實驗室 |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空間信息技術四川省工程實驗室 | |
綜合交通運輸智能化四川省工程實驗室 | |
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四川省現代服務科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四川省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四川省先進焊接及表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四川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
現代設計與文化研究中心 | |
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西部交通戰略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
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 四川省中國高鐵國際化發展2011協同創新中心 |
四川省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現代交通通信與傳感網絡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強度與振動實驗室 |
物料搬運機械實驗室 | |
表面工程與摩擦學實驗室 | |
磁浮列車與磁力應用工程實驗室 | |
交通安全工程技術實驗室 | |
數字化城市交通綜合實驗室 | |
交通信息與控制實驗室 | |
電磁場與磁波技術實驗室 | |
信息安全與國家計算網格實驗室 | |
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實驗室 | |
移動通信實驗室 | |
信號與信息處理實驗室 | |
網絡通信技術實驗室 | |
新型驅動技術實驗室 | |
環境污染與工程環境控制實驗室 | |
現代焊接技術實驗室 | |
高壓科學與技術實驗室 | |
風工程實驗室 | |
車輛熱能動力機械實驗室 | |
云計算與智能技術實驗室 | |
信息協同與物聯網工程實驗室 | |
四川省工程中心 | 地理信息工程中心 |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中心 |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
西南交通大學超導與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 | |
西南交通大學智能控制與仿真工程研究中心 | |
西南交通大學產業性質實體研究院 | 天府新區研究院、上海研究院、綿陽研究院、深圳研究院、青島研究院、煙臺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 |
西南交通大學學術性質實體研究院 |
唐山研究院、常州軌道交通研究院、網絡空間安全研究院、
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信息化研究院、智能檢測研究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 |
西南交通大學學術性質虛體研究院 | 西南交通大學高速鐵路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院 |
“互聯網+產業創新”研究院 | |
中國公私合作研究院 | |
西南交通大學行為大數據研究院 | |
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 | |
金融大數據研究院 | |
中國土地信息大數據研究院 | |
西南交通大學——中細軟中國高鐵知識產權研究院 | |
物流研究院 | |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 | |
交通安全技術研究院 | |
汽車研究院 |
2021高考信息不斷變化,本站提供的高考成績查詢、2021高考錄取分數線、高校等招生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