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高考動態
2021高考錄取分數線
2021高考成績查詢、中考查分
重慶大學師資力量怎么樣、重點實驗室
作者:佚名 信息來源:不詳 更新時間:2020-9-7 16:55:45
重慶大學師資力量:
截止2018年9月,重慶大學在職教職工530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入選者1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余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3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國家“四個一批”人才3人,部、市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40余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2100余人,博士生導師700余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22個。
專職兩院院士:楊士中、鮮學福、周緒紅、楊永斌、潘復生、李文沅、田村幸雄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李文沅
“973”首席科學家:劉慶、楊春和、唐炬、溫志渝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李曉紅、劉慶、廖瑞金、張宗益、張永興、潘復生、楊春和、廖強、王時龍、林建華、秦勇、李衛東等
國家教學名師:何玉林、張興國、曾孝平
國家級教學團隊: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7)、電工電子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建筑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8)、大學英語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工程管理專業平臺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9)、電子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10)
國家級精品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所屬院系 | 課程層次 | 所屬學科 | 負責人 |
---|---|---|---|---|---|
1 | 工程項目管理 |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 本科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任宏 |
2 | 房屋建筑學 | 建筑城規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李必瑜 |
3 | 電路原理 | 電氣工程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周雒維 |
4 | 數學實驗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本科 | 數學類 | 龔劬 |
5 | 大學英語 | 外國語學院 | 本科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鄒曉玲 |
6 | 建筑構造 | 建筑城規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魏宏楊 |
7 | 機械基礎實驗 | 機械工程學院 | 本科 | 機械類 | 宋立權 |
8 | 工程地質(網絡) | 土木工程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劉新榮 |
9 | 互聯網及其應用(網絡) | 軟件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吳中福 |
10 | 大學化學 | 化學化工學院 | 本科 | 化學類 | 甘孟瑜 |
11 | 建筑物理 | 建筑城規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楊春宇 |
12 | 工程建設合同管理(網絡) |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張仕廉 |
13 | 經濟法(網絡) | 法學院 | 本科 | 法學類 | 宋宗宇 |
14 | Java程序設計(網絡) | 計算機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朱慶生 |
15 | 機械原理 | 機械工程學院 | 本科 | 機械類 | 秦偉 |
16 | 巖石力學 | 土木工程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張永興 |
17 | 電子技術實驗 | 通信工程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曾孝平 |
18 | 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彭小芹 |
19 | 高電壓技術 | 電氣工程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司馬文霞 |
20 | 工程制圖 | 土木工程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何玉林 |
21 | 藝術學概論 | 美視電影學院 | 本科 | 藝術類 | 彭吉象 |
截止2016年3月,重慶大學有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1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其他省部級及各類研究基地180余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111計劃”)4個。
國家級
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4個):復雜煤層瓦斯抽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化工過程強化與反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庫區環境地質災害防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科技部、發改委等研究平臺(5個):微納系統及新材料技術國際研發中心、低碳綠色建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重慶海特克制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國家級示范基地、重慶大學科技園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
部級
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3個):輸變電設備與系
統安全創新引智基地、生物力學與組織修復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低碳綠色建筑人居環境質量保障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光電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飛行器測控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信息物理社會可信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
重慶市級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7個):輸變電安全科學與電工新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輕金屬科學與技術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與生態環境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現代物流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軟件理論與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數字影視藝術理論與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輕合金(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網絡化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微光機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殺蟲真菌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醫療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特種摩擦副與傳動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交通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血液凈化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工程實驗室(6個):重慶市環保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光電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血管植入物工程實驗室、控制與智能系統新技術工程實驗室、化工過程強化及反應工程實驗室、山地人居環境工程與綜合技術重慶市工程實驗室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17個):冶金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新型建筑材料與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軟件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能礦資源開發及三峽庫區環境損傷與工程災害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污染防治與廢物資源化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巖土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市政與環境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運載器測控及遙感技術信息傳輸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熱工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自動化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建筑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電工新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高電壓技術與系統信息監測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功能基因及調控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網絡計算及安全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制造系統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結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重慶大學語言認知及語言應用研究基地、重慶大學西部環境資源法制建設研究中心、重慶大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建設經濟與管理中心、重慶大學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平臺
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重慶)、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研究中心、重慶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網絡測試工程技術中心、重慶市現代物流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制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數學科學研究所、重慶市信息安全技術中心、重慶市兩江融合促進和服務中心、重慶市鈉米材料與技術工程中心、重慶市清潔生產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三峽庫區生態環境遙測遙感監控實驗室、重慶市虛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21高考信息不斷變化,本站提供的高考成績查詢、2021高考錄取分數線、高校等招生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以相關考試部門的信息為準!